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深化乡村治理XXXX为乡村能级提升提供坚实基层基础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XX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平安中国建设,“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必然是两大重要主题。多年来,我X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XXXX”,基层治理系统建设在省市的部署下也在稳步推进,这为我们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走深走实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XXX年县委将重点开展乡村能级提升行动,这需要我们将工作重点进一步向村社倾斜,加快打造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环境。通过调研和思考,我们感到: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和深化运用“XXX经验”要双管齐下、同步发力,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从而为提档乡村能级提供坚实治理基础。
一、我县基层治理发展情况
党的XX以来,我县基层治理先后经历了“事后处置1.0版”“靠前治理2.0版”和“全流程服务3.0版”三个阶段,探索走出了“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道路。
1.党的十八大之前:“事后处置”的基层管理阶段。此时的基层治理工作,目光聚焦于问题发生后的处置与管控,聚焦于紧随中心工作之后的服务保障,能够解决问题而不能从根源上消除隐患,能够服务保障发展大局而不能主动“问诊把脉”,广大基层综治干部和政法干部“人少事多”矛盾比较突出,工作目标主要是保稳定。这一阶段,我县曾先后开展了重拳打击“非访”、清积案、重大项目保平安等专项行动,在环境复杂、问题较多的大型市场等地设置综治工作室,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基层治理工作还处于应付式的被动而为状态,基层治理的活力、基层干部的热情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2.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源头治理”的基层治理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老问题越来越多、新矛盾层出不穷,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而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的“不满意”越来越多。广大综治政法干部逐渐认识到基层治理工作“源头治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将基层治理工作的重心前置,努力尝试从源头上解决矛盾纠纷、化解社会风险,以实现“控增量、减存量、保平安”目标。这一阶段,我县出台了《政法综治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细化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细则,从源头减少县委决策部署后带来的社会隐患;先后部署开展了“平安细胞”创建、“四村联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工作,基层治理顺利实现“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并创新打造了“平安家园卫队”“村居雪亮工程”等特色品牌。
3.党的十九大至2021年:“全流程”的基层服务阶段。2018年到2021年是我县基层治理手段更加创新、成效更加突出、人民高度满意的阶段,基层治理聚焦于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于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全流程治理,不断向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