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智利圣何塞矿难成功救援的奇迹密码
享有“铜矿王国”美称的南美洲国家智利,长期以来成为世界上出口铜最多的国家。2010年8月5日下午14时,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800公里左右的圣何塞铜矿内,70多万吨岩石突然塌落,中央通道瞬间被堵。当时在地下作业的有两组矿工,靠近入口的一组矿工受到惊吓,快速逃离出来脱离危险。但另一组被困地下700米处。2天后,第二次落石又把通风井堵住,专家估计,矿工被成功营救的概率不足1%,一时间全球瞩目。之后,历经惊心动魄的69天艰苦卓绝的救援,33名被困矿工最终成功升井,无一人死亡。智利此次矿难成功救援世界罕见,可谓奇迹。整个过程中,救援人员在政府指导下,依托高技术,果断救援、科学救援、协同救援,为顺利救出受困矿工提供了保证,给世界重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留下诸多启示。
事前防范与自救互救能力
从根本上说,矿难救援不应该成为奇迹,预防矿难发生才是真正的要务。整个营救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期17天的搜寻和联系被困矿工,第二阶段是为期52天的救援实施。在这场矿难救援中,地下紧急避难所对于矿工延续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起初,救援队认为受困矿工们凶多吉少,毕竟地下缺水少食,空气也十分稀薄。但幸运的是,矿难发生时被困矿工正在应急避难所用餐。此处不但坚固通风,而且还储备了大量的食物、淡水及一些急救用品,包括外用酒精、药品等,这些储备在救援人员打通“生命通道”前为矿工们提供了“生命依靠”。通过此次灾难,智利的地下避难所制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矿产行业建立有效完善的安全制度提供了一种防范性的思路。
矿难发生后,对于地下的33名矿工来说,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还有获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