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江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国其他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论述,精准把握了新发展阶段生产力演进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内在联系,为我们明确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下面,本人重点讲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和生产关系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历史表明,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跃升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中的质变,其孕育、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生产力新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将引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1.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进步,是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路径。要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端技术研发,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要妥善处理好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之间的关系,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吸纳全球领先技术和管理智慧,以提升我们集聚和运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将人才视为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优化国际化科研环境,更好地平衡开放式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关系,吸纳全球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产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是培育新型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我国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出口贸易成本不断上升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实施从资源禀赋型比较优势向核心技术型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既有优势基础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全面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动能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知识流动、技术扩散、产业升级等为引领,以信息、数据、技术等为基础支撑,主要朝着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共享经济等方向迈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并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