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关于党的领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马克思说:“为了使社会革命取得成功,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消除阶级的目的,我们必须把无产阶级组成一个政党。”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曾阐明:“在全国统治机构中,所有的政治和经济工作,都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具有觉醒意识的无产阶级的先驱。”要把中国的事业搞好,在我们的政党是最重要的。这是根据我国的历史与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一个最根本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主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古代有云,六约之气,九州之通,离不开我们的领导。”在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批重大风险挑战得以顺利解决,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都被我们克服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方向,要有立场,要有原则,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我们党所进行的这场变革,是一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没有走一条封闭、僵硬、变旗、倒行逆施的路子。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党的领导得以全面提高。问题出在四个方面,关键在中间。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下,改革全面展开,多点突破,向纵深推进,从打好地基,到搭建支柱,到全方位推进,厚积薄发,到了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已经初步建立了各个方面的基础体系,很多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变革,有了系统性的重塑和整体的重构。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唯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才能有光明的发展和繁荣;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己的灵魂,甚至出现致命的失误。“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后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困难。”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各种不确定难以预测的风险挑战面前,我们党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进党的执政方法和执政方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力,增强党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为民而改革,以民为本
“历史的运动就是人民的运动,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的运动而发展。”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人民群众对更好的生活的渴望为出发点,要用人民群众来开创伟大的历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人民放在第一位,这是新时期党治理国家的一大特色。
我们要以满足人们对更好的生活需要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员始终牢记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那就是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新的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将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上,围绕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切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转化为实际。建设“平安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情”,纷纷进入了“深改”和“深改委”的讨论议程,并将其作为“突破口”。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奋斗对象,落实各项改革发展的职责,使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有一个历史性飞跃。
坚持以“以人为本”,以“以人为中心”,以“以人为中心”。改革开放能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热情,主要是因为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根植于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与实践的每次重大突破与深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在改革开放各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经验,都是从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和努力中总结出来的。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一切的变革都无法实现。”新时期“枫桥经验”在我国各地得到运用和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实践证明,要继续深入推进各项事业,必须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以“为民服务”来衡量改革的效果。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把人们赞成不赞成,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同不同意,以此来确定所有的方针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治理能力、治理效果,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也只有靠人们去判断。”2016年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1届全会上提出,要“以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让人民有了真正的获得感”为衡量指标。可以说,“两个是否”的评判准则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在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是否造福于人民”来衡量我们的改革效果,使我们的改革发展更多地造福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为民服务”和“两个是否”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