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断促进各级政府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建设,审计应当积极发挥其查错纠弊、引导服务的功能。
一、以项目为抓手,审查项目运行及管理情况
一是项目立项审批情况。审查相关申报批复资料,项目立项依据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规,规划和投入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有无存在利用率不高、难以发挥效益或重点不突出、投向不合理以及虚报、重报项目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问题。项目建设是否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专家论证意见,是否经过批准立项。通过立项审批审计,揭示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和因决算失误而影响项目效益的问题,促进项目科学性、规范性,避免损失浪费。二是项目管理情况。审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系列资料:(1)项目建设是否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依法依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2)开工前是否办理工程质量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3)项目建设是否阳光操作,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4)施工单位有无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是否借用资质,是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使用材料是否履行招标,对材料、设备是否进行检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5)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有无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勘察、设计、监理是否提供履职相关资料;(6)项目变更程序和手续是否符合规定,变更方案是否合理、价款的确定是否合规,有无擅自扩大或减少项目规模,是否跟踪项目进展并反馈效果,是否组织专家人员及时进行项目验收,督促办理决算等。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审计,揭示相关单位的法规操作执行及履职尽责情况,防止存在循私舞弊、履职不到位、虚列支出、虚报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确保项目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二、以政策为核心,审查政策执行及制度建立情况
一是梳理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的农村饮水安全资金使用以及项目开展等相关政策文件,认真检查政策落实及执行情况。二是结合本地区实际是否制定完善相应配套制度以及保障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责任落实是否明确、是否建立了绩效指标考核体系评价。通过对政策执行及制度建立审计,深入分析对未执行到位的政策原因,评价现有政策、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地方政府出台保障政策落实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合规性以及开展效果。
三、以资金为主线,审查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拨付及使用情况
一是摸清资金规模,中央、省、市及区县、乡镇配套资金总量,是否足额到位;资金使用是否按合同约定、项目进度计划以及规定的支付程序进行。二是关注拨付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是否存在人为滞留资金,有无被截留、挤占、挪用等行为。延伸审计项目建设及相关单位,查看是否存在转移项目资金、建设单位报销或以管理费收回项目资金,弥补单位正常经费不足或直接进入“小金库”的情况。三是审查票据及附件统一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无票据与附件内容不符、白条支付、长期借款不决算开票的情况。通过对项目资金的审计,进一步确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确保资金高效安全。
四、以长效运行为落脚点,审查后项目续管理情况
日常管护是否建立管护网络,责任到人,制度上墙,奖惩措施,设施损坏是否能得到及时修复;水源井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有违规建筑;己投入使用的水厂,取水口抽检、水池沉淀、臭氧吸附、活性炭滤深度处理、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等各道工序是否做到定期检测、按规定检测内容检测,对检测不达标的,是否及时处理;是否设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对用水价格的制定是否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关注群众满意度。通过对后续管理的审计,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同时,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落实管护主体,使管理的科学化、完善化,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以效益为目标,审查了解项目的效果情况
农村饮用水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是衡量评价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尺。项目审计应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为目标,客观分析评价资金投入产生的效益及效果情况。通过进村入户和发放问卷调查,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后,是否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是否增加了农户收入,减少了介水疾病,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促进了家庭养殖业的发展;是否减少了纠纷,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受访农户和问卷调查者95%以上对这项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通过对项目资金使用、项目实施与管理分析评价,揭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完善管理机制,保障了农民安全饮用水,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文秘家园网(www.wenmijiayuan.com)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