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问题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曾形象地用“桥或船”作比喻指出方法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在党中央的科学部署和全党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从严治党的阶段性成果。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审视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认为: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不可能完成全面从严治党的阶段性任务。那么,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什么?党中央如何坚持和运用这些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这些都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系统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定位和方向
“战略”一词产生于战争实践,最早运用于军事领域,本义即军事谋略。现代意义上的“战略”是指具有全局性、政治性、预见性、谋略性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战略思维的内涵上看,全面从严治党蕴含的战略思维体现在战略高度、战略目标和战略地位三大方面。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政党治理现代化趋势
全面从严治党是从战略上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上看,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党创办之初就强调从严管党治党“,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也指出:“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从实践上看,从严治党是各国共产党建设的宝贵经验。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也是顺应世界政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党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一般而言,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无论是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党,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而进行调适,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也必须进行主动的、积极的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应世界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潮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目标,就是在熟悉国情和把握世情的基础上,对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战略预期或追求的最终目的。从执政党自身建设上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xxxx年xx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是件“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发展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确立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目标。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的战略任务。从国家和社会发展上看,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需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揭示了两大战略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不单是立足于执政党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出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共同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政治保证。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期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改革“不走神、不走题、不走样”,体现改革为了人民的价值旨趣。再次,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从严治党有助于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坚定的政治保证,充分凸显了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
战略思维在治国理政中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中央在管党治党中运用战略思维,从战略全局出发,立足于特定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这有利于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从严治党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前进。
二、系统思维:全面把握从严治党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认为,现实的存在、现实的世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有生命机体中,各种元素作为元素本身的任何痕迹全都消失。在这里,差别已经不在于各种元素的单独存在,而在于受同一生命推动的不同机能的生命运动”。(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统一体,从要素和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运用系统思维研究事物,重点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思维体现在整体性思维、层次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性思维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它把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由主体、客体、载体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严格意义上讲,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主体是各级党委或党组织,他们是从严治党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治理客体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是从严治党实施和运行的抓手。党中央坚持运用整体性思维,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抓起,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项巡视等实践载体,严抓“关键少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了从严治党主体、客体和载体的有机统一,发挥了从严治党的整体性功能。
全面从严治党的层次性思维
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质。所谓系统层次性,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有序地分层所呈现出来的特性。全面从严治党的层次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反腐败斗争中,从治标开始,标本兼治,有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体地说,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