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专题党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脚踏实地推动发展
同志们:
大家好!在2025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第一季度党课,本次党课的主题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脚踏实地推动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重强调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同时,反腐败斗争一直是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的重要工作,《反腐为了人民》专题片更是深刻展现了这一点。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学习:
一、深刻认识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和重要性。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履行职责具有极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在政绩内容上,是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实实在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意味着我们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无论是解决就业岗位的提供、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还是乡村道路的修缮,都要以满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为目标。
在创造政绩的目的上,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是“慕虚荣”“务虚功”“图虚名”。这要求我们时刻将党和人民的事业置于首位,摒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不能为了个人的仕途晋升而盲目追求表面的成绩,而是要以推动地区的长远发展、增进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造政绩的途径上,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财力水平,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瓶颈,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而要深入调研、精准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比如,有的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就应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望,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确保我们的工作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如果政绩观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工作方向的错误,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损害群众利益,最终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这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全会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政绩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实际成果,而不是追求个人名利的工具。这需要我们通过定期的培训、专题学习、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让干部深入基层,亲身体验群众的生活,真切感受群众的需求,从而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干部的工作成效,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让那些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的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让那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追求虚假政绩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处。考核指标要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数据,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考核农村干部时,可以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