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县高度重视上级指示,紧紧围绕流动党员管理这一关键任务,将其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方向,面对流动党员管理难、学习组织难、服务跟进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适合党组织管理模式,确保流动党员作用充分发挥。
一、培养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党群协同促管理建立健全“县委总揽、组织部门主导、乡镇统筹协调、村级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使得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各级都有专人负责与落实。从过去几年已召开5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党建工作专题推进会上,多次研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明确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年度党建改革计划和基层建设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全县各乡镇明晰任务重点,实施有据、执行有标。二是“双找双联”明底数大力推广“双找”行动,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在全县范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渠道普发《致全县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落地走访座谈等方式,鼓励流动党员主动与组织对接。通过此项行动,实现对流动党员的“行迹、意向、组织联系、职业状态、联系方式、组织覆盖面”全方位掌握。该行动目前精准定位全县流动党员共计×名,其中%为村(社区)务工流出成员,另有一部分为非公企业雇员、自主创业者、离退休人员及高校毕业生等。三是结对引导筑桥梁按照“一村一册、一乡镇一库”的要求,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基于“党支部+联系人+流动党员”模式,实施“1+1”“1+N”结对联系制度,组织全县名村“两委”干部及党性强、有责任的在家党员,与名流动党员结对,定期传达学习党的理论精神,更新支部活动信息,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及身体力行表现,确保“地域流动不动摇党性”。针对有创业返乡意向或家庭变故的流动党员,由上级党(工)委安排专人对接,为其提供政策指导、救助服务,切实履行党员服务的宗旨。
二、夯实高效执行的组织体系
一是扩展广度,确保党员应转尽转。坚持以应转尽转为原则,结合流动党员的分布特点、职业类别和居住区域,提出“稳定工作先转、固定居住再转、异地老党员愿转”的指导思路,积极帮助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