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职教高考”制度出台,有力促进了中职学生升学途径和方式的规范化发展。升学制度的转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并提供帮助,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笔者以XX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职教高考”制度提出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升学背景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特点
“职教高考”制度推行之前,学前教育专业升学有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简称“单招”)、推荐免试(简称“推免”)三种主要途径。2017年之前,以上三种途径招生人数稳步推进且相对持平。
2018年“单招”“推免”招生人数骤然增加,报名参加考试并且被录取的概率达到90%左右。这种状况对在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让学生有“升学非常容易”的错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导致学业退步,这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职教高考”制度落实的积极意义
“职教高考”制度借鉴普通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特点,取消“单招”和“推免”,明确将中职升学纳入高考序列。“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对中职学生更加公平合理,对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在把握“职教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校方针政策的制订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教师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调研结果的心理辅导,能精准、到位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概况
(一)研究对象
以XX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研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调研其升学及就业意向、专业认同等。二是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由学习目标的清晰程度、抗干扰水平、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效果四个维度组成。三是心理状态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躯体状态、无助感、自信心、焦虑悲观、内在价值感五个维度展开。
(三)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对三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与答题要求,测试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2份。采用XX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和专业认同状况。
由表1可知,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毕业后想升学占总人数的86.4%,说明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知识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毕业后有立即就业意向的学生比前些年减少,仅占13.6%经调查发现,有想挣钱、不喜欢读书等原因,其中想挣钱的学生约占一半。
专业认同的人数占81.2%,专业不认同的占比18.8%,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深入学习,将该专业和自身特点做进一步的匹配之后形成全面、清晰的定位。在临近毕业的关键点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非常必要。
2.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多潜在影响。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晰程度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即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的目标越清晰,反之亦然。
3.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水平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也会有较大差异。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显示:学前教育学生焦虑悲观情绪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专业认同水平越低,焦虑悲观情绪越突出。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依据本次收集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毕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各因子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皮尔逊相关),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升学与就业趋向与自评学习状态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专业认同与自评学习状态、抗干扰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躯体化存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