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典故】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例文】亲民重在以诚待民,取信于民。为政者凡事只有说到做到,百姓才会信之亲之。明朝张津在浙江海宁...
【常用典故】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例文】古人言:“德者,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自古以来,空...
【常用典故】天地一间屋,心安到处家【例文】“天地一间屋,心安到处家。”心安,其实就是回家的感觉,坦然、踏实、温馨。什么人能心安呢?...
【常用典故】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例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社会与国家治理中,同样必须正确把握义利关系。对为政者而...
【常用典故】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例文】“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诚可让不共戴天的宿敌吴越为一...
【常用典故】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例文】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为官者要保清廉一生,就要知敬畏、懂行...
【常用典故】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典故】出自战罢墨子《墨子·尚贤上》,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
【常用典故】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例文】正所谓“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苦是伟大事业的砥砺...
【常用典故】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典故】出自汉代贾谊《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
【常用典故】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例文】“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唐代韦应物为官时遇到大旱饥荒,百姓纷纷外逃,他遂感慨“邑...
【常用典故】躁则失君【例文】“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广大青年官兵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
【常用典故】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例文】古人也曾讲,“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
【常用典故】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例文】“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改革需要不断通过化解难题来开创工作新...
【常用典故】生人之用曰利【例文】利者,“生人之用曰利”,多体现为物质利益。先贤圣哲将义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常用典故】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例文】古人有云:“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温庭筠感叹人们栖息在恶木之下乘凉,而他虽饮...
【常用典故】厚人自薄谓之让【例文】“厚人自薄谓之让。”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历来注重一个“让”字。“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我国历...
【常用典故】人不明于急务【例文】“人不明于急务,而从事于多务、他务、奇务者,穷困灾厄及之。”一个人如果不专心于当务之急的主业,而做...
【常用典故】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例文】“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人生短暂,人格高于天,名...
【常用典故】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例文】敬畏法度意味着敬畏人生。明代大臣万钢曾说:“畏法度者最快活。”《增广贤文》也讲:“惧法朝...
【常用典故】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例文】登顶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正所谓“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林俊德为...